首页 快讯 > 正文

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 完善基础制度建设

2021年,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年初至春节假期之前,证监会已经发布涉及IPO、私募、公募、信披等方面7件监管文件,资本市场改革正有条不紊向纵深推进。

近日,三位首席经济学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稳步推行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完善健全退市机制、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今年资本市场改革的三大关键点。未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投融资端入手,不断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提高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机构投资者资管能力、实现高水平双向开放等。

完善基础制度建设

今年以来截至2月9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3号——指数基金指引》《关于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关于申请首发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监管规则适用指引——评估类第1号》《监管规则适用指引——非上市公众公司类第1号》等7件规定和指引。

与此同时,证监会就《关于完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制度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2件规则公开征求意见;批准开展花生期货交易、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等,多项重大改革持续推进中。

“从今年发布的多项监管文件看,监管层以信息披露环节为抓手,合理加强监管力度。此举有利于规范市场化建设,同时加大对欺诈、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起到了对相关企业、个人以及金融服务机构的警示作用,使其严格遵守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净化资本市场生态环境,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李湛表示,今年以来,证监会发布的多项制度和举措,重点在于提高和完善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融资端开始,切实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鼓励更多优质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改善提高优质企业的融资效率。

今年改革三大关键点

2021年证监会系统工作会议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着力提升资本市场治理能力,并提出六方面重点任务。接受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优化退市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今年资本市场改革三大关键点。

李湛认为,今年资本市场改革的关键点在于持续加强基础制度建设,落实推行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完善健全退市机制,把握好上市公司的入口关和出口关,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稳步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全面落实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等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措施有望取得新的突破。这些措施,是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改革的主基调,将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生态优化,促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和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陆续平稳落地,新修订的退市规则陆续登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脚步步履不停。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仍需要继续从发行、退市、信息披露等方面扎实推进,巩固前期的改革成果。同时,也需要总结国内改革经验、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以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优化退市制度等为抓手,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赵伟进一步解释道。

“注册制改革不仅仅是入口端的改革,还包括再融资、兼并重组、退市端的改革。另外,需要对欺诈发行、信披违法、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零容忍’打击,净化市场生态,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创造良好市场环境。”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刘锋认为,今年资本市场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继续完善各项制度补短板,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创造条件。其次,推动退市新规落地见效,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第三,“零容忍”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除了严打欺诈发行、信披违规等,从二级市场交易环节来看,也需要加大对证券账户的异动监管,从根源上打击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监管机构需要不断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倒逼上市公司提高质量;第五,强化投资者保护。

六方面促进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

刘锋认为,从中长期来看,资本市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需5年至10年的时间,需要坚持六个方面发展方向:首先,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规模和深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不断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第二,持续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第三,需要不断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第四,要不断提升机构投资者资产管理能力,满足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第五,大力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不断丰富品种,完善期限结构,提升信用评级有效性以及优化债券违约市场化处置机制;第六,推动资本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不断优化和丰富外资投资国内资本市场的路径和产品,畅通国内资本投向境外市场渠道,加强跨境监管合作,提升跨境监管能力建设,增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

“从中长期来看,形成完善的退市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李湛认为,在逐步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拓宽入口关,科学合理保持IPO和再融资常态化的同时,还需要完善退市制度,探索多元化退出渠道和较为稳定的退市实施机施,加快经营不善或违法上市公司出清,形成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环境。

赵伟表示,未来需要从投资端和融资端两方面,扎实推进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融资端方面,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坚决落实“零容忍”等一系列政策,有利于资本市场发挥连接实体的枢纽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金融和实体的高效循环。如稳步全面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有利于拓宽科创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市场对“新”经济的包容性,未来将有更多处于成长期的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完善退市制度、强化信息披露等措施,有利于强化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从而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投资端方面,完善私募股权基金“募投管退”机制、推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等措施,有利于吸引更多多样化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优化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实现投融资端的平衡。

标签: 资本市场 改革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