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工业企业效益或呈前抑后扬走势

作为实体经济的脊梁骨,工业为今年经济平稳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对GDP贡献率达到44%,不仅高于去年同期5.2个百分点,而且远超近5年来的均值水平。其背后的经济含义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虽然部分服务业增长受阻,但制造业在超大规模市场中展现出韧性和潜力。在这一轮稳增长中,工业企业发挥了“重头戏”的作用。下一阶段,如何继续发挥工业的支撑性作用,其根本在于要实现工业企业效益的持续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受可能出现的超预期变化影响,我国工业效益水平将面临下行压力。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直接影响工业企业效益。一方面,从一些先行指标看,3月份,PMI中的新订单指数为48.8%,再次回落到荣枯线以下;一季度,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6.1%,较2021年回落了11.7个百分点。这些先行指标反映出市场主体普遍的谨慎心态,营业收入等主要效益指标也势必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增加、相关社会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停工周期已由当初的3个月缩短到目前的1.5个月左右,甚至一些工业企业采取了一些“防疫不停产”的措施,局部疫情对工业生产的冲击效应正在衰减。

上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出现分化。其中,原材料类的工业企业成本压力相对小一些,企业效益得到明显改善。例如,自2021年5月以来,PPI中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一反往年疲态,连续9个月增速保持在两位数,而生活资料价格增速则一直保持在1%左右。这反映出,当前工业成本压力的传导速度相对较慢,上游企业的成本压力并未传导到下游企业。这种分化虽然有利于上游板块企业改善效益,但也对下游企业带来较大挑战。宏观调控部门出台相关纾困政策着力点也不言自明。在稳价保供工作中,工业产品与民生产品具有同等重要意义。随着工业产品保供措施发力,这种成本压力“错配”的问题已经出现缓解迹象。根据4月26日焦煤期货结算价测算,10日均值线较3月同期已下降4.7%,下游工业企业成本压力得到缓解。

除工业企业的主动性适应和调整以外,中央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退税减税降费、支持特困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发行专项债、开工建设重点项目等。今年我国减税降费力度有增无减,退税减税规模将达2.5万亿元。在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同比增速34.7%,债券累计同比增速54%,各级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明显,对于提振民间投资意愿发挥了作用。中央还明确要求主要的调控政策须在上半年落地,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这无疑为二季度工业企业效益改善提供了利好因素。预计工业企业面临的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企业效益进一步改善,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动力。

标签: 工业企业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