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短讯!下半年稳增长应注重长短期政策相衔接


【资料图】

本报记者 刘慧

7月16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中期宏观峰会举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等发表了主旨演讲。专家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稳就业等任务繁重,应注重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相衔接,尽早研究2023年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措施,争取2023年经济增长超过2022年。

尚福林表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经济持续恢复基础不稳固,稳就业等任务繁重。据测算,中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200万人左右的就业。稳住就业就稳住了民生,就稳住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盘。中国就业人数7.5亿人,城镇就业人数4.7亿人。市场主体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是稳就业的关键。

目前,中央确定社保费缓缴等帮扶政策,释放稳岗政策效能,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堵点,已经开始见效。从长期来看,尚福林建议,要继续着眼于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和个人职业能力。首先,持续改进金融服务,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其次,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再次,发挥银行机构的内生激励作用。让银行内部真正建立起“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最后,要发挥政府的引导撬动作用。提高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覆盖面,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完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

全国政协最近的调研发现,“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情况比较普遍。一些制造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新技术专业人才有较大的用人需求。尚福林认为,应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同时,抓住数字经济机遇,推动市场主体开展数字化转型,走智能化、信息化发展道路,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2022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0.4%,上半年增长2.5%。下半年稳增长需要更注重政策衔接。

戴相龙预计,我国经济三季度、四季度和2021年同期相比将增长5%以上,2022年全年经济增长可能超过4.5%。政策方面需注重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相衔接。尽早研究2023年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措施,争取2023年经济增长超过2022年。今年我国赤字率按2.8%左右安排,累计国债占GDP的48%,远低于全球60%的一般要求。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平衡的需要,2023年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并把这项政策列为今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讨论内容。

与会嘉宾表示,当前经济面临的问题是需求不足、信心不足。戴相龙对此表示,增加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22年增加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发行专项债券和银行提供的长期贷款,这是难以持久的,必须充分调动企业的投资积极性。需要实行股票市场和产权市场“双轮”驱动,把更多社会长期资金转化为企业资本金,增强企业的投资能力。

在戴相龙看来,我国社会上的长期资金来源多、增长快,2021年末城乡居民定期存款和银行受托管理资金总计达到200万亿元,如果将其中的15%转化为企业资本金,就有30万亿元。应改变重视股票市场、轻视产权市场的倾向,实行股票市场和产权市场“双向驱动”,发展各类中介机构,把更多社会长期资金转化为企业资本,扩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企业的投资。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