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保险 > 正文

广州科普大讲坛第193期:绿色低碳美丽家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如何科学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同守护地球美丽家园?4月29日,广州科普大讲坛第193期《绿色低碳 美丽家园》在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开讲。

燃料电池应用非常广泛

广州科普大讲坛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日报社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承办。广州大学教授叶思宇,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任海应邀到场,分享能源科学知识和生物保护故事,带观众认识“双碳”政策下的生态文明发展进程。

叶思宇表示,在我国2020年的能源结构中,将近50%的能源来源于煤炭,而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电等所占比例非常小。要真正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清洁可再生能源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叶思宇认为,双碳背景下,氢能与燃料电池作为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之一,在减排及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叶思宇介绍,氢是最轻的元素,它来源广泛,用途多样。氢能在加快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清洁化转型、促进工业领域的脱碳减排、助力电力行业的绿色转型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氢能应用方面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燃料电池,利用氢和空气中的氧气进行电化学反应,进而产生电能。叶思宇表示,燃料电池应用非常广泛,如果未来氢能燃料电池能跟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配合起来构成我国的能源体系,也许不需要再进口燃油。

谈及目前国内燃料电池的发展,叶思宇表示,氢能及燃料电池大规模产业化发展仍面临不少技术挑战,基础设施建设是目前制约燃料电池大规模商业化的瓶颈之一。展望未来,叶思宇相信燃料电池技术将进一步提高,规模化水平也能有效提升,氢能和燃料电池将更有力地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

“保护植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地球上除了人类,还有无数的生灵,它们与人类一起,共同构成地球上最美的风景。“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任海表示,生物多样性是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生态复合体,还有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功能相连的生态过程的复合体。

据《中国植物志》介绍,中国的高等植物大约有3.7万种,占全球的十分之一左右。但根据珍稀濒危植物的评估标准,大概有11%左右的这类植物正面临灭绝威胁。“保护植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任海表示,保护植物多样性主要有两种方式——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地保护,即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通过就地划一个保护区,尽量减少人类对它的干扰,让这些植物能在自然环境下生长;迁地保护则要把那些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或者不适应生存环境的植物,迁移到植物园或者种子库里面保存起来。

近年来,我国建立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地体系,把我国大约19%的国土面积划成了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地保护了我国大约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类型,以及65%的高等植物群落类型。通过就地保护,我国大部分野生动植物得到了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得到了保护。迁地保护情况如何?任海介绍说,目前国内约有195个植物园,它们保存的植物种类约占中国本土资源的65%。另外,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收集资源总数已达52万份,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1万多种。

标签: 广州科普大讲坛第193期 绿色低碳 美丽家园 广州大学教授叶思宇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