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焦点速讯:多管齐下缓解企业用工荒


(资料图片)

构建推动实现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是缓解用工荒的长远之计。应加强企业用工监测,加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完善平台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

日前,广东首批出省招工团从中山出发,赴广西开展新一年的用工对接。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则连续出台消费补贴、交通出行、留岗红包、生产补助等举措稳岗留工。抢人留人的背后体现的是各地帮助企业缓解“用工荒”的努力。

短期稳岗措施固然有效,但构建起推动实现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才是缓解用工荒的长远之计。

加强企业用工监测,搭建有效供需对接平台是基础。各地人社部门应当加强和企业的联系,采集丰富全面且真实有效的年度用工数据,通过技术手段,缓解结构性用工短缺。比如,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用工需求量大,易出现用工缺口,各地人社部门应关注紧缺工种、高层次人才动向,全方位掌握行业用工情况。在丰富数据的基础上,搭建长效用工供需对接平台,在省域范围内科学引导用工流向,引导剩余劳动力及时再就业。此外,也可以通过跨省联动,提前进行用工对接,组织暂时停工企业与用工短缺企业开展用工余缺调剂,实现就业市场动态平衡。

加大对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进一步挖掘就业潜力是关键。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加大力度推动产业升级,“机器换人”、改造生产流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变化,改变了传统的“拼人力”“拼廉价”的用工状态。因此,从员工自身发展角度来看,学习新技术、新技能迫在眉睫;从企业角度出发,与培训机构、高校加大联动,提高针对在岗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频率,才能让从业人员结构不断优化。相关部门应摸底返乡、待业在家适龄青年数量,鼓励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当越来越多的技能劳动者成为求职主体时,行业转型升级步伐才会加快,劳动力供需结构的变化才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除了短期激励政策,还要从制度入手完善平台就业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大发展趋势下,平台经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就业“蓄水池”,保障灵活务工人员劳动权益、解决好他们平等获取公共服务的问题,对抢人留人更是有着积极意义。截至2021年底,我国灵活就业人数已达2亿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网络直播等平台用工已成为当前重要的新就业形态,规模快速增长。因此,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需各方加强协同治理,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创新制度设置,优化政策运行环境和机制,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强化保障措施、提升保障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稳住人心、带动更多就业,从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2022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就业政策举措,各地应积极跟进,用活用足国家助企纾困政策,构建稳就业长效机制,确保稳定务工规模不出现大幅波动,让稳定的就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器。

标签: 多管齐下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