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讯 > 正文

稳定大宗消费 创造新型供给 激发投资活力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快速恢复态势。围绕“扩内需促消费”,各部门作出一系列部署,各地多措并举积极行动,让消费尽快“热”起来。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扩内需促消费”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何恢复和扩大消费,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相关资料图)

政策助推消费回暖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全国人大代表、方大集团(000055)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建明表示,随着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今年我国消费有望呈现逐步恢复的态势。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军平也认为,今年消费市场有望持续回暖。

今年,在消费需求加速释放的大背景下,文旅复苏信心十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业界对全年旅游市场充满期待、信心倍增,旅游业已经全面转入出游意愿、消费预期和产业信心全面增长的新阶段。

优化供给增加收入

中国银行研究院报告指出,消费“量”的快速修复体现了疫情防控措施优化以来居民消费和出行意愿的好转,但“质”相对不足。部分消费领域面临供给不足,未来仍有调整空间。

周军平表示,从供给端发力改善消费条件,对于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回流、扩大内需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煌上煌(002695)集团董事长褚浚建议,顺应居民消费趋势创造新供给,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褚浚表示,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稳就业、促增收。建议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拓展就业渠道;稳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特别是城市工薪阶层和农民工的收入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000562)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建议,当前扩大消费的核心在于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就业预期,恢复消费信心。一方面,要将一系列消费政策重点着眼于中低收入群体,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降低基本生活、居住、社保缴费等成本,提升可支配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全面促进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鼓励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加强就业服务、强化人力开发及就业培训,切实提升就业水平。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日前在谈及财政部门进一步支持促进消费市场回暖升级的举措时表示,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依靠劳动创造收入。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激发社会消费潜能。

多措并举提振消费

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今年,商务部将联合有关部门,调动各地方、行业协会、企业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营造“全年乐享 全民盛惠”的浓厚消费氛围。

2023年是“消费提振年”,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日前提出,针对2023年消费促进工作,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稳住汽车、家电家居和生活服务消费等传统消费;二是培育电子商务、品牌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三是办好消费活动,提振消费信心;四是改善消费条件,释放消费潜力;五是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保障基本消费;六是健全体制机制,夯实促消费工作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武汉、青岛、郑州、南宁等多地宣布自今年3月开始密集发放消费券。全国人大代表、浩天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征夫建议,由政府统筹协调各大电商平台,将其2023年的营销费用全部或大部分发放给用户,政府财政向平台提供1—2倍的补贴,用以刺激消费。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善红建议,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定向发放消费券,同时将消费券的覆盖面更多向小微企业倾斜。要对消费水平明显下降的房地产、汽车、手机等行业,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补贴措施,以更精准的政策扶持各行业的消费信心。同时,把握“二手经济”的消费风口,鼓励购买二手产品,提升需求,刺激二手市场消费水平等。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建议,在影剧院、歌舞厅、商场等城市文化消费单位,增设针对老龄群体的文旅消费时段,充分、精准地释放这一群体的消费需求。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新办3月6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发布会上表示,“新的一年,我们政策工具箱里有很多政策工具来应对制约消费的不利因素。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证今年促消费措施落实,在全年国民经济增长中让消费做出更大贡献。”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