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 > 正文

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戴稳胜:全球央行联手宽松能摆脱当下困境吗?

3月31日下午,以"聚焦G20特别峰会后习总书记浙江行,解码中国疫情防治与经济振兴之道"为主题的中宏论坛在线研讨活动成功举行。

2020040215112363RTWf.jpg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戴稳胜

中宏观察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戴稳胜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并主题发言。通过中外对比,着眼全球,戴稳胜教授就疫情叠加石油价格战,对全球金融市场地冲击,以及疫情下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精准施策将中国打造成全球抗疫“根据地”提出了科学分析及展望。

以下是戴稳胜教授发言:

全球央行联手宽松能摆脱当下困境吗?

戴稳胜

截止3月30日上午8:25,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至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确诊案例已达七十一万三千多例。为应对全球疫情及由此带来的资本市场恐慌,以美联储3月货币政策组合拳为开端,发达经济体央行纷纷重启量化宽松。然而,全球资本市场并未能如政策实施者所愿企稳回弹,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这些国家防疫抗疫政策的失误。

一是美联储开错了药方。

美联储3月15日超级组合拳之后,美股未能如期望那样收涨,3月23日,美联储开启了无限量化宽松模式。美联储一系列的操作表明,美国依然将本轮股市的暴跌视作与2008年金融危机类似的流动性问题,而不是经济上的深层次问题,以为凭天量甚至无限量的宽松手段解决了流动性问题,美股即可企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回顾2008年开始于次贷危机、正式暴发于雷曼倒闭的全球金融危机。作为一家顶级投行,雷曼倒闭对金融市场的根本冲击在于,以它作为交易对手的金融交易及基于其上的衍生品交易规模过于庞大、交易过于复杂,这家投行的倒闭引起海量交易连锁般失去交易对手从而引起流动性短缺,最终诱发了一场全球金融风暴。而本轮美股引领的全球股市暴跌前,根本没有一家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机构倒闭,市场并不存在引起金融交易链断裂的事件。本轮股市暴跌,归根结底是实体经济内在问题被新冠疫情引爆而已,它必然会带来一场全球性的经济与金融剧烈动荡。

2008年后欧美开展大规模量化宽松,但由于实体经济发展滞后,量化宽松出来的货币未有效进入实体经济,只是在金融体系内循环,美国股市通过低成本美元回购股票维持不断上涨,实体经济的实际盈利性并不能支持美股的暴涨。特别是2019年中起,美国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发展均不及预期,欧洲经济更是糟糕。自欧债危机后,欧洲就没有过真正基础扎实的复苏。这次疫情暴发后,欧美政府的表现使市场丧失了对疫情能够得到控制、经济能得以正常运转的信心,俄罗斯与沙特之间的石油价格战更使美国页岩油行业受到打击,进一步影响到了基于页岩油的金融交易,两者合力成为压垮美国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美联储为首的各国央行无限度释放流动性的组合拳能解决这些问题吗?从流动性角度,无限宽松可以暂时避免企业流动性问题,暂时维持股市信心,但是现实中最严峻的问题没有解决:疫情依然在发展,流动性的提供不能解决疫情导致的需求中断问题,更不能提高实体产业的效率,同时,这种无限量宽松的做法是在消耗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信用。如果疫情能在半年内得到有效控制,无限宽松的做法虽然长期而言对美国损害巨大,短期还是可以对全球经济与金融产生较好影响的。然而,目前看,疫情在半年内得到完全控制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无论长期还是短期,我们不认为该政策能让美国经济和金融起死回生。要让美国经济与美股止跌回升,最应该做的是,停止与中国的龃龉,与中国携手合作共同抗击疫情,在政治与经济上消除对中国的偏见与打压,与中国展开全方位深层次合作,使经济全球化回到正轨上来。美联储无限量宽的做法,是诊错了病开错了药方,最多只能暂缓美股的跌势。

二是全球抗疫合作不够深入。

虽然我国领导人一再表示,全球应摒弃成见、携手共同抗击疫情;中国政府也为世界多国提供了抗疫物资,向多国派出了医疗队,努力、真诚地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习近平主席3月26日晚在北京出席G20特别峰会时特别强调,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但是,个别国家出于一已之私,毫不顾及全球疫情漫延的态势,即便在本国遭遇疫情重大挑战时也不改弦易张,甚至在G20之前的G7会议上坚持要在公报中借新冠病毒污名化中国。这种局势下的的G20公报最终也并未提出能真正落实的全球抗疫实际措施。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与根本动力,没有具体合作挽救生命的措施,任何的经济刺激法案包括公报中刺激全球经济的5万亿美元资金,最终将会被证明无效。

三是做好万全之策,赋能全球抗疫。

鉴于全球疫情的紧急态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前景,中国要有底线思维,尽早做好各种准备,为全球打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做好各项准备。

首先,联防联控,确保全球抗疫“根据地”安全。以当前全球疫情的发展态势及海外各国防疫措施地落实程度看,未来全球疫情恶化恐怕不可避免,各国医疗体系有可能会被疫情逐一击穿。中国作为最先抗击疫情的国家,取得了一定的抗疫经验,向全球派出了多支医疗队,并努力向多国提供各种抗疫物资。但抗击疫情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因此,在国内疫情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的今天,中国应在3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精神指引下,要毫不放松抓好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继续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加强对重症患者精准施治,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应该严格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把重点放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上来,保持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态势,为援外医护人员的轮休轮战和全球抗疫物资的生产,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大后方。中国自2020年3月28日0时起暂停持有效中国签证、居留许可的外国人入境,正是出于这一目标。今后一段时间,中国除了严格落实海外归国人员统一检测、隔离及收治措施外,还要高度警惕边境安全,防止有人铤而走险,坚决保卫全球抗疫根据地的安全。

其次,恢复生产生活,增加产业链强度与弹性。有生产才有供给,有生活才有需求,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同时,随着疫情的发展,有可能导致与国内产业链相关的海外产业停滞,进而影响国内生产进程。因此,应注意研究制定增强产业链强度与弹性的政策措施,全产业链要加快复工复产,即便过去竞争优势不明显的行业,当前也要加快复工复产,提升自身的生产工艺与水平,增强竞争实力。同时,应制定相关政策,欢迎海外疫情严重国家与地区的相关产业快速转移到中国大陆,以保障他们的生产能力不因疫情而中断。同时,承诺允许甚至鼓励这些企业疫情之后迁回原址重新生产。我们的目标仅在于保障国际产业链的稳健与安全,以便全球疫情过后能快速恢复经济全球化格局。

最后,金融与财政政策协同提振供需。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的会议精神,多层次多角度提振供给与需求。

要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保障需求的提升,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既要注重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在内的新基建,也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可以大幅提高就业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新基建还为今后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奠定物质条件,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则可以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基础条件。

以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保障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特别是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保障他们的流动性,以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的能力。

金融与财政政策协同保障产业链的顺利运行。经济工作的目标,重点应放在就业与脱贫攻坚任务上,无需不惜代价追求GDP增长率。就业上去了社会就会安定,扎实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人民就会满意,一个人民满意、社会安定、产业链顺畅运行的中国,才能稳定地成为全球抗疫的坚强根据地,持续赋能全球抗疫战斗。

标签: 全球央行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