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扎堆持有金山办公等5个股
随着科创板个股2019年年报的陆续出炉,金融机构对该板块的重仓数据也随之浮出水面。
据“金融1号院”梳理显示,截至4月13日,已有67家科创板个股披露了2019年年报,从机构持股情况来看,券商、险资、基金等机构合计持有这72家科创板个股的市值合计为177.1亿元。
值得关注是,有3只科创板个股被险资重仓持有,分别为南微医学、金山办公、嘉元科技,险资合计持有市值超过3亿元。
金融机构扎堆持有这5股
从机构持股具体来看,有5只个股的机构持股市值靠前,分别为金山办公、南微医学、柏楚电子、澜起科技、华熙生物,机构持股市值分别为47.1亿元、20.1亿元、11.9亿元、10.2亿元、10.1亿元,合计持股市值为99.5亿元,占机构持股总市值的56%。详见下表: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ioce;制表:金融1号院
机构持股市值超过1亿元的科创板个股还有21只,详见下表: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ioce;制表:金融1号院
和主板个股相比,科创板股普遍流通市值较低。目前流通市值最高的为中国通号,中微公司位列第二,乐鑫科技位列第三。详见科创板流通市值TOP10: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ioce;制表:金融1号院
险资重仓这3只个股
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对科创板个股的持有情况也备受市场关注。
从最新数据来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险资重仓持有3只科创板个股,分别为南微医学、金山办公、嘉元科技,对应持股机构依次分别为平安资管、天平人寿、中国人寿,险资持股市值合计为3亿元。
实际上,目前积极参与科创板的险企很多,但险资总体持股市值和其他机构相比,并不是很高。
通常来说,保险资金投资科创板股票渠道众多,一方面,险资可以通过一级市场配售、战略投资,通过二级市场的买卖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保险资金通过股权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方式,在Pre-IPO轮及之前就有险资已进入科创公司股东名单。
但目前险资持有科创板的市值,无论是和险资权益投资规模相比,还是和其他机构投资规模相比,均较低。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负责人曾介绍,截至2019年11月末,保险资金投资科创板账面余额仅14.94亿元。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共有64家保险机构参与了科创板网下配售环节,申购累计获配资金20.69亿元。这其中的资金,既包括保险资金,也包括保险机构管理的业外资金。
对于险资持有科创板市值并不高这一现象,一家寿险公司投资部门相关负责人对“金融1号院”表示,科创板股票上市后可能会出现一波上涨行情,但目前公司暂未参与科创板公司战略投资,不排除未来会积极申购。总体来看,科创板股票的投资风险和其他权益类投资并无实质区别,仍需谨慎。
科创板个股市盈率普遍较高
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目前科创板个股的市盈率普遍较高,投资者仍需警惕投资风险。“金融1号院”现就最新的科创板个股市盈率及年内涨跌幅梳理如下,供投资者参考: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ioce;制表:金融1号院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成交额上看,截至4月13日收盘,科创板全天成交额71.41亿元,较上个交易日大幅下降。其中,成交额不到1亿元的科创板股票有75家,兴图新科全天成交额仅有1022.90万元。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章
金融机构扎堆持有金山办公等5个股
随着科创板个股2019年年报的陆续出炉,金融机构对该板块的重仓数据也随之浮出水面。据金融1号院梳理显示,截至4月13日,已有67家科创板个股
百胜中国完成对黄记煌的控股权收购
4月8日,餐饮运营公司百胜中国(NYSE:YUMC)宣布,正式完成对黄记煌的控股权收购。收购完成后,百胜中国将成立中餐事业部,该事业部由三个核
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戴稳胜:全球央行联手宽松能摆脱当下困境吗?
3月31日下午,以"聚焦G20特别峰会后习总书记浙江行,解码中国疫情防治与经济振兴之道"为主题的中宏论坛在线研讨活动成功举行。中国人民大学
6个交易日 827只个股合计流入208.52亿元
自3月25日沪指跳空上涨以来,A股就进入了震荡整理过程,期间沪指涨幅为0 44%,振幅为3 03%,K线也呈现3阴3阳的对称态势。分析人士普遍认为
2019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发布
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了2019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据悉,进入100强榜单的商业银行包括6家大型商业银行,11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63
建行黔南分行被罚30万:贷款支付不合规
12月16日消息,黔南银保监分局近日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国建设银行(7 260,0 02,0 28%)股份有限公司黔南州分行因贷款支付不合规被
P2P网贷清退速度加快:正常运营平台数量降至400余家
近来,监管信号密集释放,各地P2P网贷清退速度明显加快,目前至少已有17个省区市公布了清退机构名单。截至11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