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银行 > 正文

于学军: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金融机构法人治理取得很大进步

“过去,不良股东热衷于控制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常将其当成提款机,这种现象现在已大为减少。”12月13日,在第14届金麒麟金融峰会主题论坛“2021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银保监会原副部长级干部于学军表示,随着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金融机构法人治理取得很大进步。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经营环境发生变化。在于学军看来,其中改变明显的一点是,监管部门严格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提高报表数据的真实性,以准确反映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风险暴露、规模效益等,并提足拨备,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从而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等,金融机构报表的真实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得以提高。

数据是最好的试金石。其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置不良资产8.8万亿元,超过在此之前12年处置的总和;今年前10个月又处置不良资产2.12万亿元。

于学军表示,在监管部门坚持从严、持之以恒,要求银行将逾期90天以上的资产划为不良后,银行业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大幅下降,10月末最新的统计数据为85.9%。

同时,影子银行的规模大幅压缩,风险得到明显缓释。于学军表示,近几年,由于持续加大监管力度,影子银行的规模和风险明显得到压缩。

变化还体现在法人治理结构上。“严格来讲,银行的治理结构及股东都应当公开和透明。”于学军指出,尽管中国的银行业在治理结构当中仍存在许多顽瘴痼疾,比如不当行政干预、重要股东资质低下、董事及高管履职能力不足等,但过去有许多不良股东热衷于控制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常将其当作提款机,现在已大为减少,这股不正之风正在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对于即将过去的资管新规过渡期,于学军表示,经过艰难的转型发展,最痛苦的时间已基本度过,现在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中已有约一半改变为理财子公司所发行的净值化产品,另外银行自身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已有约三分之二转化为合规的新产品。截至10月末,两者合计理财产品净值化水平已达88%,较资管新规发布时提高了73个百分点。“再过不到20天,过渡期就将结束,将迎来一个理财业务发展的新时期,让我们拭目以待。”于学军表示。(记者 仇兆燕)

标签: 于学军 监管力度 加强 金融机构法人治理 进步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