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视 > 正文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上市委共受理企业302家

随着创业板试点注册制进入最后测试环节,企业获受理审议“疾步向前”。截至7月22日记者发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上市委共受理企业302家,其中包括平移企业176家和新增企业126家,共募集资金达1972亿元,平均募资6.53亿元;目前有58家企业已问询,18家企业获上市委审议通过,其中15家已提交证监会注册,6家企业被中止审议。

本报记者梳理后发现,目前创业板受理的302家企业,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占比超过7成。具体从细分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最多,达37家,占比12.3%;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个行业被受理企业均超过20家,分别为27家、24家和23家,占比分别为8.9%、7.9%、7.6%。

另外,新增的126家企业中来自基础制造业行业也占据相当比重,大多数企业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些企业在招股文件中,对公司创新、创造、创意特征做了详细描述,各自展示自身的研发和技术能力。

华财新三板研究院副院长、首席行业分析师谢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注册制改革后的创业板定位于服务成长性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制造业作为传统行业代表,在与我国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合下,再加上资本力量的助力,有助于我国制造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转变,从而提升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改革后的创业板定位于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具体分析此类申报企业的业务模式、核心技术、研发优势等情况,可以看到在按照改革后的创业板定位进行申报的拟IPO企业能够契合‘三创四新’。”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对而言,这些企业规模适中,但企业成长性好,盈利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这体现出创业板服务创新创业成长型企业的特色,体现了创业板服务我国实体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操,体现了创业板对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巨大贡献。

从区域分布看,302家企业主要来自于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其中:广东省71家,占比23.5%;浙江省48家,占比16%;江苏省42家,占比14%。前三大省份申请创业板首发上市企业超过一半,达到53.5%。创业板是深圳交易所的一个资本市场板块,充分发挥了广东省的地域优势,辐射到江苏和浙江省,吸纳优秀的“三创四新”企业到创业板上市。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优化了上市条件,综合考虑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等指标,制定多元化上市条件,以支持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值得注意的是,126家新申报IPO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选择了“标准一”,即“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这一指标;而迈普医学和国人科技两家企业因2018年未实现盈利而选择了“标准二”,即“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大多数企业选择标准一是出于谨慎性原则,避免发行后市值不及预期,导致发行失败,很多企业即使规模较大,也只是选择了市值要求最小的标准一。另外,创业板标准二的设置对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且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较为适用,该标准在运营能力方面设置了一定的门槛(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1亿元),仅要求净利润为正又给发行人的盈利能力留有一定空间。

田利辉表示,希望这126名“新考生”能够展现我国创新创业企业的成长性和竞争力,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回报投资者。

标签: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