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视 > 正文

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融合发展和创新驱动

近日,全国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在此次地方“两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凌云带来了两份提案,其中一份谈及文化科技产业融合。

张凌云指出,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融合发展和创新驱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使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前景,应顺应时代要求,进一步促进文化与科技多领域、多层次、多维度地深度融合。

但目前来看,张凌云表示,在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

张凌云具体指出,一方面,政策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过程中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融合深度与广度不足,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不足,科技创新链与文化产业链尚未形成有效对接;此外,自主创新与智力支撑能力不强,国内文化科技融合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外存在差距,缺少头部企业,缺少专业、科学的市场化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价机制;同时,国际化程度不深,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成效显著,但影响力仍有限,国际间交流不够,对国际最新融合成果缺乏研究,缺少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针对上述问题,张凌云建议,一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领,明确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点突破方向,统筹规划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的建设任务和重点工程;围绕文化科技企业,给予相应政策支持,特别是支持文化企业享受科技企业同等政策;逐步完善以保护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支持文化科技企业的投资、并购,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加强平台建设,促进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在良性竞争的前提下,鼓励行业内企业间的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及协同合作,形成成果转化的聚集效应和示范效应,培育头部文化企业。推进科技与文化实现多领域跨界融合。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AR、VR等新技术手段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运用新技术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

同时,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企业、科研机构要加大文化领域应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及核心技术实践,建立文化科技融合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和成果实践实验室,加速创新成果商业化进程;完善文化人才认定和评价体系,在企业人才职称评定和引进制度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突破,给予重点文化企业支持,面向全球加强人才的发掘、集聚和引进。

此外,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深化开放合作。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科技交流,分享成功案例、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通过项目合作、海外并购、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开拓海外市场,打造中国的文化科技融合的典范;同时,逐步完善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业务的配套政策支持,助力我国优秀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标签: 文化产业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