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视 > 正文

抵御美元冲击,托起中国经济的神器:央行85万亿逆回购

一个在新闻、报纸中经常看到,却不被常常提起的词汇,却在“暗中”为中国经济做了意想不到的贡献,它就是逆回购。从事这个领域工作的人,对它并不陌生,这道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个货币操作,通俗解释就是央行增加人民币供给量,只不过是特定手段有规定时间。

乍一听,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感受不到它的影响,甚至陌生,但如果你读完这篇文章,你就会知道,这个在很多人看来的常规操作,对中国经济有着怎样的作用。

▲挤压泡沫

10多年来,人民币较为明显的贬值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一个是股灾结束后的被动贬值,时间点在2015年中至2016年末;另一个是有预谋的针对,发生在2018-2020年中,这一次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度逼近7.2的水平,这是不敢想象的贬值力度。

其中,前者主要目的是为了继续挤压股灾留下的硬泡沫,M2增速也是从这期间开始真正下滑,到了17年初的时候已经小于10%,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可是人民币量少了,货币不应该是升值么,为什么一路贬,根本性的原因是服务于国家大局。

众所周知,从2015年开始,咱们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变化,当年GDP增速已经不足7%,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该保留强劲的货币,否则会压缩出口,要知道这是我国创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适当的贬值也是合理的服务于经济。

▲“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真正的威胁是来自外部,即有阴谋的针对。2018年,美元在政治因素影响下开始冲击人民币,一年时间加息4次,企图加速国内资产外流遏制中国经济发展,不到半年时间,汇率就从6.3贬到了6.8的水平,可谓用心险恶。

不过这些把戏早被中国央行看在眼里,10月份发出了公开警告人民币做空势力:中国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而实际上,央行早就采取行动,大量抛售外汇储备,1-10月直接扔出1000多亿美元,这种规模已经超过了世界很多国家外储的总和。

同时,央行使用了另外一个利器,大幅降低逆回购力度,为货币升值提供前提。事实上,这个才是我们的杀手锏,要知道2017全年逆回购有21万亿元人民币,2018年直接砍了一半。所以在安居乐业时,人们想象不到的“惊心动魄”就发生在身边,毕竟,这是一场“悄无声息的货币战争”,央行在捍卫我们自身的经济利益。

▲经济发展坚实的后盾――逆回购

那么,逆回购到底怎么让我们高枕无忧:

众所周知,中国如今能够取得如此的经济成就和地位,是一系列综合因素的结果,其中有一个也是公认的指标――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尤其是出口领域,占世界比重已经有了15%的水平。

而逆回购增加会进一步盘活企业现有的资金,使得企业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生产,再加上目前我们逆回购期限的多样化(8种),投入的资金能够精准运用到所需要的企业当中,那些搞外贸的企业就可以使劲的生产增加出口,并且相对成本也比其他融资成本低,利润率也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2014-2016年,咱们国家出口规模从1.8万亿美元,减少到1.5万亿美元,此后就是通过逆回购改变了这种现状,直到2018年出口已经超过了2万亿美元。而这三年时间(2016-2018),逆回购总额达到了56万亿元人民币,影响之大可见一斑。此后新冠疫情波及全球,严重制约了出口,于是逆回购力度再度增加,月规模达到2.8万亿。

总的算下来,股灾后的67个月,逆回购规模达到85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20年GDP的85%。

▲误区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说逆回购资金基本都成为了商业银行头寸资金,即是商业银行日常经营过程中可以调动的所有资金的合计,股市、楼市、实体企业等这类资金都用不上。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观点,在当代货币流通中,商业银行的头寸资金可以被认为是一个货币与价值的中转站。

就比如说,以前“金九银十”的楼市销售高峰,央行都会加大逆回购力度,因为老百姓消费会大幅度提升,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头寸压力,不得不进行逆回购操作,而老百姓消费的这些资金都入了地产企业当中,相当于央行的逆回购资金增加了地产企业的财务收入,商业银行本来的头寸资金没变,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写在最后:咱们国家的逆回购是潜移默化地支撑着经济,在明面上看不出来或者感受不到,但却实实在在地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这就叫做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标签: 央行 中国经济 神器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