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视 > 正文

发改委介绍“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1+N”规划政策体系有关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于11月5日(星期五)上午10:00,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1+N”规划政策体系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司长罗国三先生,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长王善成先生,基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周小棋先生,基础司副司长马强先生出席发布会。

罗国三开场致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长江经济带发展,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多次视察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6年、2018年、2020年,先后在长江上游的重庆、中游的武汉、下游的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领航、立下规矩、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习近平总书记的三次重要讲话既一脉相承,又循序渐进,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2016年以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沿江11省市和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李克强总理和韩正副总理重要批示要求,按照领导小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系统思维,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今年1月5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庆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五周年之际,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宣部、沿江11省市、中央主要媒体和三峡集团等,扎实开展了“六个一”宣传活动(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开展一系列报道、举办一次线上线下(300959)图片展、出版一本发展报告、发行一套纪念邮票、拍摄一部纪录片),全方位展现了长江经济带发生的深刻变化,切实反映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给沿江人民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取得良好效果。借此机会,向参与五周年宣传报道的各位记者朋友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去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系统谋划了新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五新三主”的新战略使命(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是新发展阶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座谈会上的新指示精神,科学谋划“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举措,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了《“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形成了以《“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为统领,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湿地保护、塑料污染治理、重要支流系统保护修复等系列专项实施方案为支撑的“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1+N”规划政策体系。目前,已批准印发6个,即将印发的有7个。

下面,我就长江经济带发展“1+N”规划政策主要内容作一介绍。

一、关于《“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站在新的起点上,绘就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支撑指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管总方案,在“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1+N”规划政策体系中居于“1”的地位,已于今年9月印发实施。《实施方案》主要包括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为总体思路。《实施方案》明确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按照生态优先、系统治理,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协同联动、差异发展,改革激励、文化引领等原则,认真落实“五新三主”战略部署要求,到202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明显进展,支撑和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

第二板块为重点任务。《实施方案》提出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综合交通、区域协调、对外开放、长江文化等重点任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强化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切实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强化生态环境综合管控,健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持续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协同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安澜长江系统建设,增强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二是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重点行业绿色转型,严格能耗双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选择跨流域、跨行政区域和省域范围内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推动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瓶颈问题,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发挥自主创新的核心驱动作用,推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加快突破,全面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三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上中下游地区有机融合,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革命老区和边境地区发展。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和有机衔接,提升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发展水平,提高支撑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能力。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加快与共建“一带一路”融合发展,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四是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加强长江文化遗产保护,建设长江文化遗产基础数据库和长江文化图谱。传承弘扬红船、井冈山、长征、遵义会议等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弘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时代长江生态文化。打造具有长江特色的文化产业和城乡风貌,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第三板块为组织实施。为确保“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各项任务顺利实施,《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组织协调、强化制度保障、完善政策保障、加强评估督导等保障措施。

二、其他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围绕畅通长江水脉,通过整体规划设计,构建“三横六纵三网多点”的空间布局,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国家综合交通网布局相衔接,有效满足客货运需求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运输服务系统;到2035年,全面建成东西畅通、南北互联、便捷顺畅、经济高效、智能现代、绿色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增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力,有力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已于今年9月印发实施。

(二)《“十四五”长江经济带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长江经济带11省市湿地资源丰富,也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活跃的区域,湿地面临的人为活动压力较大,湿地生态系统总体较为脆弱。为改善长江湿地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促进生态质量整体提升,《“十四五”长江经济带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出发,聚焦长江经济带湿地保护修复面临的困难挑战,根据地域特点将长江经济带分为长江上游高原、长江中游低山丘陵和长江下游冲积平原三个区域,分类分区有针对性提出保护修复措施和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加强长江上游高原湿地保护修复。以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重点生态功能区、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地区为重点,对生态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采取水污染防治、植被恢复等综合整治措施。二是加强长江中游低山丘陵湿地保护修复。以武陵山区、鄱阳湖平原等农产品主产区、武汉等都市圈、洞庭湖流域等地区为重点,开展水环境治理、湿地植被恢复等措施,遏制湿地面积减少趋势。三是加强长江下游冲积平原湿地保护修复。以沿海生态保护带、杭州湾等重点海湾湿地、杭州都市圈湿地、南京都市圈湿地等地区为重点,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和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建设,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湿地保护修复示范区。《“十四五”长江经济带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已于今年9月印发实施。

(三)《“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活力所在,对塑料制品需求量大,部分塑料垃圾通过不同渠道进入长江,对河道、水体和岸线造成污染。为加强长江经济带塑料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年9月印发了《“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针对长江岸线塑料垃圾存量大、船舶塑料污染问题突出、回收清运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以强化漂浮塑料垃圾清理、推进岸线塑料垃圾清理、加强船舶港口塑料垃圾清运、建立农用塑料废弃物处置长效机制为重点,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任务,压紧压实各方责任,进一步强化已出台政策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塑料污染治理尽快取得突破。

(四)《“十四五”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和《“十四五”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近年来,长江干流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2020年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劣Ⅴ类国控断面全部消除。但与干流相比,长江部分支流的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仍然不高,制约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长江上游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支流嘉陵江和乌江,深入开展调研和专题研究,找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已于10月印发《“十四五”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和《“十四五”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通过落实两个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嘉陵江流域、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切实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我们正在开展7项规划政策文件的制定工作,目前正履行报批程序,将于近期印发实施。我也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一是“十四五”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4+1”工程实施方案。这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治本之策,主要包括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对“十四五”时期“4+1”工程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作了安排。通过方案的落实,推动“4+1”工程提质扩面,进一步夯实沿江省市污染治理基础,标本兼治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二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2021年修订版)》。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沿江省市自评估和第三方评估基础上,按照《长江保护法》和最新政策规划要求,聚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重点任务,对原有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进行修订,进一步明确管控内容,实施更严格的管控要求,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硬约束。三是《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重要湖泊保护和治理的指导意见》。领导小组办公室针对长江经济带重要湖泊面临的生态功能受损、水源涵养能力不足、水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萎缩、蓄洪能力下降等突出问题,以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洱海、滇池等重要湖泊为重点,推进重要湖泊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

三、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1+N”规划政策体系实施

《“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描绘了新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十四五”时期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和任务书。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会同有关方面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推动《实施方案》等规划政策有效有序实施,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形成推动实施的整体合力。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发挥统筹协调、督促落实等职能,加大推进力度,及时协调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有关部门履行行业指导职责,把《实施方案》等规划政策推进实施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主动帮助地方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顺利实施。沿江省市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推动机制,推动重大任务举措的落实落地。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实施方案》等规划政策涉及长江经济带发展众多改革任务,强化各方面要素保障非常有必要。为此,我们也将会同有关部门,聚焦各自领域重点任务,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绿色高质量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交通治理机制等方面抓紧制定出台相关配套规划或支持政策,不断丰富完善“十四五”时期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制度体系。同时,要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使规划中的重大任务、重大项目落地见效。三是强化评估督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进一步加强《实施方案》等规划政策实施的监测评估,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对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并将有关评估情况报告领导小组,反馈沿江11省市人民政府,确保各项任务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下面进入问答环节

问:《“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作为支撑指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管总方案,在“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1+N”规划政策体系中居于“1”的地位,请问《实施方案》的主要亮点有哪些?

罗国三回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要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五新三主”战略部署要求,《实施方案》全面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系统提出了“十四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谋划了未来五年事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举措。概括起来,主要亮点有以下4个方面:

一是突出长江特色。长江经济带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湖库,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经济社会大系统。《实施方案》坚持系统观念,一体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和岸线“四水一岸”保护修复;依托黄金水道,加强多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建设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上中下游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协同联动发展;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构筑高水平开放新高地。

二是凸显“五新三主”。《实施方案》紧紧围绕“五新三主”战略部署要求,提出了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综合交通、区域协调、对外开放、长江文化等7个方面的重大任务,切实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三是强调一脉相承。《实施方案》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有机衔接,围绕既定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新形势新要求,调整完善规划内容,提出“十四五”时期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确保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的连续性。

四是强化可操作性。可操作、能落地是编制好《实施方案》的“硬杠杠”“硬标准”。《实施方案》将七大重点任务清单化、责任化,设置了10个专栏,谋划了一系列改革事项,提出了一揽子政策举措,布局了一批重大工程。同时,明确每一项重点任务的牵头单位或责任单位,确保任务能落地并取得实质性成效。

问:请问此次编制“4+1”工程实施方案有什么考虑?有哪些重点任务?

王善成回答: 城镇污水垃圾污染、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和尾矿库污染是造成长江经济带水污染的主要方面,实施“4+1”工程既是长江大保护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从源头上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治本之策。2018年以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印发“4+1”工程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三五”时期“4+1”工程的目标任务。沿江11省市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4+1”工程,不断完善治理设施,加强运行管理,消除水环境污染隐患,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有效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集中式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长江干流沿线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化工污染治理有序开展,严格化工产业准入,大力推动化工企业搬改关转,开展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整治行动,沿江化工企业累计搬改关转超过8000家,长江干流沿线省级及以上化工园区基本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从60%提高到75%;船舶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加快建设长江港口船舶垃圾和生活污水接收设施,基本实现船舶污染物港口接收或船舶移动接收全覆盖,推进港口码头岸电设备设施建设和船舶受电设备改造,2020年累计使用港口岸电约5000万度,较2019翻了一番;尾矿库污染治理加快推进,“一库一策”实施污染防治,长江干流岸线三公里及主要支流岸线一公里停用超过三年的尾矿库基本完成闭库。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长江经济带水质显著提升。今年前三季度,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为90.6%,比2016年上升23.6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比例为0.4%,比2016年下降6个百分点。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沿江11省市污染治理设施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城市污水管网混错接问题突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不规范;沿江化工产业发展水平不高,部分化工企业环保安全设施不完善,搬迁改造投入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不高;一些地方船舶污水垃圾接收转运处置衔接不顺畅,全过程监管不到位,船舶岸电使用率有待提升;部分尾矿库环保安全设施不完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治理工作仍需强化。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有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推进“4+1”工程,加快补齐污染治理短板弱项。为此,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组织编制了“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4+1”工程实施方案,在梳理总结“4+1”工程实施情况基础上,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十四五”时期“4+1”工程的目标任务,推动“4+1”工程提质扩面,夯实沿江省市污染治理基础。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方面。聚焦截污治污,系统排查、下大力气解决雨污管网“混错接”问题,加快“老旧破”污水管网更新改造,提高城镇污水厂处理能力,推动垃圾渗滤液全收集全处理,推进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建设,完善城镇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体系。化工污染治理方面。重点推进化工园区评价认定,建立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两张清单。严格落实依证排污,推动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稳定达标排放。按照“严控增量、淘汰落后、优化布局、改造升级”的原则,稳步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工作。加快化工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智能化改造,通过技术升级减少源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着力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加快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整县制粪肥还田和粪肥检测能力建设。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从严控制水产养殖抗生素使用。船舶污染治理方面。深入推进船舶污水垃圾收集转运处置设施建设,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机制。推进船舶岸电受电设施和船岸插接件标准化改造,提高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比例。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型、清洁能源动力船舶,加强水上洗舱站、绿色综合服务区管理。尾矿库污染治理方面。全面排查复核尾矿库治理情况,完善尾矿库渗滤液和废水收集处理设施、截洪沟等截排水设施,推进尾矿库闭库治理和销号。探索尾矿库尾砂的高效综合利用,健全尾矿库安全环境风险监测预警机制,防范化解尾矿库风险隐患。通过落实“4+1”工程实施方案,促进生态环境问题标本兼治,推动长江大保护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问:请问此次发布的《“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主要内容有哪些?与其他交通规划相比,有哪些特点?

周小棋回答: 《“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是长江经济带发展“1+N”政策规划体系“N”中首个印发的配套政策,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的关键举措,更是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

《综合交通规划》主要包括6方面建设任务:

第一,提升交通网络通达能力。一是畅通长江干线航道,完善支线航运网络,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快发展江海直达运输,提升黄金水道功能。二是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加快建设沿江高速铁路,扩大沿江铁路货运能力,强化铁路运输能力,形成与黄金水道功能互补、衔接顺畅的快速大能力铁路通道。三是完善区域公路网布局,加快省际待贯通路段建设,推进国家高速公路拥堵路段扩容改造,统筹推进过江通道建设,优化公路运输网络,延伸长江大动脉辐射范围。四是推进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成渝世界级机场群、长江中游机场群建设,拓展航空运输网络,形成对长江大动脉的多点支撑。五是加快油气主干管网建设,提高沿江地区油气管输比例,完善油气管道布局,缓解长江大动脉运输压力。

第二,提高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推进长三角地区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协同发展,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统筹发展,稳步推动黔中、滇中城市群交通建设,积极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实现城市群内中心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1―2小时快速通达。

第三,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运输体系。发挥长江经济带东西双向、陆海统筹的区位优势,做强向东开放通道、做实向西开放通道、做大向南开放通道、做优内陆开放通道、推进长江通关便利化,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运输体系。

第四,推动综合交通枢纽高效链接。统筹考虑区域经济布局、人口分布、国土开发、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需求,优化枢纽功能布局,加快客运枢纽和货运枢纽链条化、网络化发展,提高旅客换乘和货物接驳换装效率,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衔接顺畅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网络。

第五,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旅客联程联运,提高区际快速运输品质,便利城际公共交通,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提升旅客联程联运水平。推进货物多式联运,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拓展江海联运功能,健全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培育多式联运组织主体。

第六,推进交通绿色低碳发展。坚持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全生命周期,加强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加快形成低碳交通运输结构,加快运输工具电气化清洁化替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全面提升交通可持续发展水平。

与其他交通规划相比,本次印发的《综合交通规划》主要有以下5个特点:

一是突出长江轴带引领。长江大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综合交通规划》按照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按照轴带引领、圈层互动、枢纽支撑、衔接高效的发展思路,统筹考虑经济布局、人口和资源分布、国土开发、对外开放以及国家安全对交通运输要求,提出构建“三横六纵三网多点”综合交通网骨架的总体思路,引导人口和经济要素向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的地区集聚,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促进上中下游协调发展。

二是突出多式联运发展。为提高沿长江通道的整体运输效率,《综合交通规划》提出以铁水联运和江海联运为重点,推动长江干线主要港口全面接入疏港铁路,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同时提出以制定完善多式联运标准规范为基础,以“一单制”为保障,以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承担全程运输为方向,推进集装箱、大宗散货等重点货种联运,推动形成衔接国际近远洋航线的海向多式联运网络,以及直达中上游港口、衔接中欧班列的陆向多式联运网络。

三是突出对外通道建设。为进一步发挥长江经济带东西双向开放、陆海统筹兼具的区位优势,《综合交通规划》提出向东、向西、向南、内陆四个方向的对外通道建设任务。向东开放主要是建设以上海港为核心的外贸集装箱运输网络和以宁波舟山港为主体的大宗散货外贸运输网络;向西开放主要是做实与南亚、东南亚特别是东盟十国的交通基础设施联通;向南开放主要是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内陆开放主要是强化南北纵向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的有机衔接。

四是突出枢纽高效衔接。这是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效率的关键所在。《综合交通规划》在优化枢纽功能布局的基础上,提出客运枢纽链条化、货运枢纽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客运枢纽主要通过“干线运输+区域集散”的跨区域组织模式,推进枢纽场站与所在城市快速、大容量公共交通有机融合,实现运输通道和市域内枢纽场站的高效衔接。货运枢纽主要通过“干线运输+区域分拨”的跨区域组织模式,在市域内按无缝衔接要求建设各类连接线,实现货运枢纽网络内联外通、高效安全。

五是突出交通绿色发展。按照长江经济带要率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的目标定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强船舶污水垃圾治理,调整优化运输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通道、岸线等资源,最大限度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降低交通污染排放和能源资源消耗,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问:嘉陵江、乌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就嘉陵江、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制定出台实施方案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王善成继续回答: 长江流域是由干流和众多支流共同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干支流协同发力、全流域整体推进是长江共抓大保护的必然要求。这次专门出台实施方案的嘉陵江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水量第二的支流,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的支流,两条江都是流经多个省级行政区的跨区域河流和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在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制定出台两个实施方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嘉陵江、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有效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

两个实施方案主要立足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紧盯突出问题。方案编制过程中,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专业机构认真梳理了嘉陵江和乌江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分析了相关地方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嘉陵江干流水质总体较好,近年来保持稳定达标,但流域内尾矿库、废弃矿井涌水等采矿次生环境问题风险较大,城乡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农田面源污染、畜禽粪污、水产养殖废水治理难度大,流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干流全江渠化对水生生态影响明显。乌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磷矿石和磷化工基地,总磷污染问题突出,“三磷”污染治理仍存有短板,同时,城镇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不健全,污水直排溢流、黑臭水体反弹等问题时有发生,农业面源污染与水土流失交织叠加,部分岸线生态敏感区遭到侵占,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较为薄弱。对这些问题,我们在编制方案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重点任务。二是坚持系统治理。两个实施方案都充分考虑了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提出的重点任务中既有解决共性问题的,也有针对个性问题的。围绕推动流域水质持续改善这一中心任务,两个方案都提出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尾矿库污染治理以及入河排污口整治等方面的任务,嘉陵江流域专门布置了废弃矿井涌水治理有关任务,乌江流域针对总磷污染突出问题,对“三磷”污染治理作了重点安排。围绕水生态保护修复,两个方案都对小水电清理整改、湿地保护、水生生物保护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嘉陵江、乌江流域原则上不再新建小水电。在机制建设方面,两个方案都注重加强联防联控、协同治理机制建设,推动提升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三是力求科学可行。两个实施方案在对照“十四五”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流域实际,提出了到2025年的主要工作目标。通过扎实推进两个方案的实施,嘉陵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将稳定保持优良水质,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都将显著提升;乌江干流和重点支流水质将稳定保持Ш类以上,以水生态保护为核心的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要素统筹推进格局将基本形成。我们相信,两个方案将积极助推嘉陵江、乌江流域打造成为长江支流高水平治理的样板,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标签: 长江 发改委 体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