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视 > 正文

三季度小微经营者平均季度营收13.1万元 创近一年新高

11月2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晓波教授研究团队发布《中国小微经营者调查2021年三季度报告》指出,中国小微经营者处境正在持续好转。2021年第三季度,小微经营者平均季度营收13.1万元,创近一年来新高;信心指数平稳回升,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在乐观区间。

经营成本压力取代市场需求不足,成为近期小微经营者的第一大压力来源。报告称,农林牧副渔业和建筑、加工制造业首大压力来源是原材料上涨,服务业首大压力来源是房租。六成小微经营者现金流维持时长小于3个月。此外,疫情、汛情也给小微经营者资金链带来一定影响,和未受灾情影响城市相比,平均营收和现金流维持时长分别下降11%和6%。

相比上一季度,小微经营者营业收入及现金流维持状况继续向好,但利润率有所下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波分析,在疫情控制较好的背景下,小微经营者融资需求比例和金额都有所提升。

为应对资金周转问题,近年来小微经营者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逐步提升,相比小微企业,个体户得到更多机构融资支持,六成以上小微经营者的融资目的是维持经营。从申请、获贷渠道来看,线上方式逐渐成为小微机构融资的主流方式。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直言,“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成为当下小微企业面临的两个主要压力”,疫情期间曾经出台结构性货币政策,主为扶持或者救助中小微企业,现在看来很有必要。

尽管外部压力不减,2021年起小微经营者信心指数转入乐观区间,成本顾虑也有所缓和,雇员信心指数回复到荣枯线上(50%),小微企业对四季度信心指数乐观中略有下滑,而个体户信心依旧稳定,采用线上线下(300959)同时经营方式的小微经营者各方面信心较好,纯线上小微经营者对运营成本信心最乐观。

“小微经营者信心指数继二季度首度突破50%荣枯线后,继续保持在乐观区间,体现中国小微经营者群体的韧性和生命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表示,但不可忽视在疫情和国际循环受阻影响下,小微经营者面临订单中断,成本上升处境,期待有关部门制订针对性政策,在金融、财政和税收上予以保护和倾斜。

值得关注的是,数字化对小微经营有一定提振作用。近一年来,小微经营者数字化程度稳步提高,近半拥抱数字化经营。报告显示,采用数字化技术使得小微经营者季度营收提升约34%,有效缓解了其市场需求压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数量高达1.45亿的微观经济主体彼此间构建起来的密切联系产生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着力点在于让中小微企业能更好地生存发展,使得其数量能持续增长,并推动它们围绕“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构建起联系更加细密的生产网络。

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中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总数超过4400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9500万户。

标签: 万元 三季度 经营者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