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视 > 正文

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南报融媒体记者马金 余梦迪 整理

1月4日下午,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暨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在南京市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解读了《关于深入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在全面评估、集成梳理近年创新政策文件基础上,进一步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广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国内国际创新资源、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六个方面提出21条措施。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打造创新型链主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对新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对国家质量标杆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支持。探索建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智能电网等领域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绿色通道”,争取试点实行“报备即批准”。

培育壮大科技企业队伍。对科技型初创企业发生的房租费用,由各区(园区)根据企业成长情况给予最高100%补贴、最长不超过三年。鼓励各区(园区)优先使用科技企业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育计划,在创业培训、项目研发、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综合支持。

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平台化发展。实施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行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技术工程化平台和产品应用转化平台,聚力打造一批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联合产业链骨干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应用场景搭建等。

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加大研发投入。加大研发投入在企业研发机构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大对国家级、省级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含部省共建)支持力度。建设一批解决跨领域关键技术问题的新型共性技术平台,按绩效给予最高500 万元奖励。

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加快“数字南京”建设,打造中国智谷,争取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项目落地,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南京灾备节点)建设运营。打造“东数西算”重要节点城市,支持国家算力网综合调度试验场建设。

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支持储能、氢能、零碳工业流程再造、低碳产品等节能降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支持园区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绿色园区等示范试点创建。

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持续支持麒麟科技城与中国科学院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合作,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在生物医学、原子制造等方向积极培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推动高水平实验室建设。强化以紫金山实验室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实验室体系中的作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突破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 打造紫金山科技城应用基础研究创新技术集聚区。支持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落地建设。鼓励高校院所、骨干企业多元化参与实验室建设。

全面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实施“基础领航”工程,强化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支持开展提升产业自主可控水平、具有市场应用价值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重大研究成果在南京实施产业化。支持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结合南京产业需求培养基础研究力量。

广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

打造高水平国家级人才平台。围绕创建国家级人才平台目标任务,建设战略人才力量培养平台、国际人才首选发展平台、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平台、区域资源集聚辐射平台。大力实施人才队伍锻造行动、人才载体赋能行动、产才融合进阶行动、人才改革集成行动、人才生态涵养行动。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发现、培养和服务战略科学家,吸引集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接续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生态环境。

汇聚国内国际创新资源

提高区域科创引领辐射能力。探索建立资源优势互补的“飞地园区”模式,加快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合力打造横向协同、垂直分工的产业链条,积极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升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海外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别国际合作园运营质效和影响力,开展更高水平“双向孵化”。支持科技创新类国际组织在我市设立总部、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发挥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先行先试优势。

深化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提档“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条”,全面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推行“证照分离”“电子证照”。实施“i宁企”服务专项行动。

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

创新科技任务组织管理机制。实施科技体制改革攻坚工程。建立健全科技项目管理机制,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新机制; 探索开展“里程碑”式管理试点。

加快高新园区体制机制创新。健全“管委会+平台公司”市场化运作模式。支持高新区构建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全链条式孵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国家农高区和国家农创中心联动建设、融合发展、资源共享。

健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机制。争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案。探索在市级科技创新基金中设立知识产权投资子基金,支持开展先进技术预研,共享成果收益权。健全“宁创贷”政府、银行、担保、再担保四方合作机制。

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保障体系。实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打造南京知识产权市场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加快国际专利布局,推动成立知识产权涉外维权联盟。

打造惠企政策落地便利化平台。强化“宁企通”政策网上办理兑现和区级站点设置,推进全市政策事项标准化,实现惠企政策“应上尽上”“集成直达”“即申即办”“免申即享”。开通税费服务直通车,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点对点”精细服务。

优化创新治理统筹推进机制。强化市委创新委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督查考核等职能,深化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调度推进机制。举办产业大讲坛,打造高水平政企交流平台。

标签: 核心技术 力量 关键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