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视 > 正文

最新金融数据出炉!分析人士预判信贷“开门红”

1月12日,央行发布2021年金融数据。

数据显示,2021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1.35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截至2021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8.29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

从2021年12月份单月数据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3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206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13万亿元,同比少增1234亿元。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金融持续加大对稳增长的支持力度,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M2和社融增速较快回升,去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超过上年新增规模,对支持市场主体恢复和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了积极作用。

多位分析人士预判今年信贷“开门红”,认为信贷需求有望提振,银行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或实现较快增长。

去年12月信贷表现偏弱企业信贷需求有待提振

去年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3万亿元,同比少增1234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去年12月信贷表现偏弱,体现于受企业信贷需求难以快速改善、银行风险偏好较低、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以及年末部分银行可能会为下一年“开门红”预留项目等因素影响,当月信贷增速下行,且存在明显的票据冲量现象,信贷结构短期化特征加剧。

“去年12月信贷增速再次下探,融资需求呈季节性走势。”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认为,信贷增速下行趋势仍较明显,市场融资需求尚未提振。

王运金表示,稳住中长期信贷增长需要一定过程。去年12月新增票据融资4087亿元,高于上年同期增量,主要为年末金融机构信贷额度“冲量”与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所致;去年12月中长期贷款增长仍未见改善。

居民部门方面,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看来,去年12月居民贷款少增、存款多增,反映居民在去年12月的消费支出与购房需求有所放缓,“近期数据显示,12月多地楼市成交偏清淡。”

从去年全年来看,新增人民币贷款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温彬认为,这体现了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相较于正常年份看,去年国内信贷环境保持合理充裕。”周茂华表示。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自2021年7月起,企业中长期贷款连续出现少增。主因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先后出现多轮疫情,且波及多个省份,叠加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因素,对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正常经营带来持续性影响,扰乱了企业对中长期信贷的需求,导致企业信贷需求偏弱。与之相对应,票据融资自2021年6月起出现连续多增,说明企业资金需求主要用于短期疏困,对未来经济预期偏弱。

股票市场对企业支持力度加大

社会融资规模方面,去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2.3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7206亿元。

“主要是去年12月企业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同比多增,表外融资收缩边际收敛,抵消了人民币贷款同比回落的影响。”周茂华表示。

王青表示,去年12月社融同比较大幅度多增,带动月末社融存量增速继续小幅反弹。但从分项看,这主要受政府债券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拉动,原因分别是“财政后置”和上年同期企业债券因违约事件冲击而发行受阻,尚不足以印证“宽信用”预期充分兑现。

从去年全年的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看,结构上,去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63.6%,同比高6个百分点,这一占比同比提高了6个百分点。温彬认为,这主要是金融回归本源,落实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去年全年,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4万亿元,同比多3434亿元。对此,梁斯认为,受注册制改革推进等因素影响,股票融资同比多增3434亿元,显示出股票市场对企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王运金认为,社融增速已触底企稳,政府债券前置发行带动效果明显,“随着稳增长的政策目标进一步明确,央行于去年四季度出台多项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企业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碳减排、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之财政发力与政府债券前置发行,社融增速已触底企稳。”

多因素助推M2增速回升

截至2021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8.29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

温彬分析M2增速回升的原因时称,一方面,央行于去年12月15日降准0.5个百分点,有助于提高货币乘数,从而加强货币派生效应;另一方面,财政加大支出力度,去年12月财政存款减少约1万亿元,比前年同期多减700多亿元,起到了加大货币投放作用;此外,前年12月M2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至10.1%,基数回落也有一定作用。

截至2021年12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64.74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

王青表示,去年12月末M1同比增速延续反弹,达到3.5%,也主要是受上年基数变化影响。当前M1增速处于明显偏低水平,主要原因是近期商品房销量继续处于同比两位数的下滑过程——历史数据显示,M1增速与房地产市场热度存在较强关联。另外,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体经济活跃度下降,这也是拖累M1增速偏低的重要原因。

分析人士预判信贷“开门红”

多位分析人士对今年开年的信贷数据持积极观点。

“预计今年1月份,银行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有望较快增长。票据强、信贷弱的局面会得到改善。”展望未来,温彬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适当靠前发力,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有机结合,货币政策将在支持“稳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青表示,展望未来,伴随宏观政策持续向稳增长方向微调,特别是房地产融资环境回暖,2022年1月信贷和社融增速有望同步加快,特别是信贷低迷过程将会扭转,预计2022年1月信贷“开门红”特征将更为明显。此外,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恢复提前下达,一季度社融增速也会持续加快。

周茂华预计,今年社融、信贷将迎来“开门红”。一是国内逆周期与跨周期政策发力,国内降准及结构性工具支持,增强银行金融机构放贷动力;二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提前;三是随着国内房地产逐步回暖与基建补短板适度发力,有望带动信贷需求。

王运金预计,2022年上半年可能会小幅降准1至2次;公开市场操作继续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前瞻性、精准性;LPR有望再次小幅下调;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政策对扩大信贷投放、降低信贷成本、推动信贷增长的效果将进一步显现。

但王运金认为,受高基数影响,加之政策效果需要一定过程,2022年一季度信贷增速仍可能处于筑底阶段,二季度之后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结构性改善。预计2022年全年信贷增速预计在11.4%1.7%之间,2022年全年社融存量增速在10.5%-10.9%之间,M2增速维持在8.5%-8.9%之间。

温彬认为,前期,央行已经实施了降准、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引导银行降低1年期LPR报价、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专项再贷款等举措,且部署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后续安排。未来,这些政策将持续发挥效果,货币、信贷政策会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力度,促进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我们判断,后续宽信用进程将从政府融资发力转向企业和政府融资双轮驱动。这将为今年上半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对冲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提供重要支撑。”王青表示。

编辑:陈羽

校对:冯雯君

图编:赵雁旎

制作:季宇亮

责编:张晓光

签发:潘林青

标签: 开门红 信贷 人士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