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视 > 正文

做好“稳中求进” 金融如何发力

坚持稳中求进,是金融业助力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的宝贵经验,也是下一步金融系统继续坚持的工作总基调。

在1月18日国新办举行的2021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的发言重申了上述理念。回顾过去一年里人民银行的工作,无论是2021年上半年国内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较多时,人民银行积极引导货币信贷增长回到常态的各项政策,还是下半年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压力下,人民银行统筹做好跨年度政策衔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的种种举措,“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思路均贯彻始终。

正是在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货币政策支持下,2021年我国主要金融指标在2020年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有力增长,金融体系运行平稳,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2021年全年企业贷款利率为4.61%,比2020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2019年下降0.69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最低水平。制造业中期贷款余额、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不过,尽管过去几年一直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但绝非一成不变。在这个总基调下,每年针对经济金融工作的特点,货币政策也有新的重点和变化。围绕2022年的相关工作,人民银行明确要充足发力、精准发力和靠前发力。

充足发力就是保持总量稳定增长,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当前,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经济下行压力根本缓解之前,有利于稳的政策要多出台。因此,人民银行在近期多次会议中反复强调,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本次会议更是旗帜鲜明提出要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当然,要让上述政策更好惠及实体经济,除了人民银行出政策,还要看落实情况,因此“稳”政策也伴随着深化改革,更好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仍将是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的重要方面。

精准发力重在结构稳步优化。做好金融工作,不能广撒“胡椒面”,而要精准发力,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更好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当前,宏观杠杆率持续下降,这为未来金融体系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创造了空间。实际上,近期人民银行在推动结构性政策落地方面已有多举措落地。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做好跨年度政策衔接,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做好“加法”,实施两项直达工具的接续转换、发放了首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这些措施既有助于稳定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也有助于跨周期助力2022年平稳开局,并将持续以市场化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有效支持,更好优化经济结构。

靠前发力指的是政策要有前瞻性。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21年经济数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连续第二年突破百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一枝独秀。不过,也必须要正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多重压力,去年年底经济增速略有回调,消费指数有所下降,各方面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为此,货币政策要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及时回应市场的普遍关切。为增加流动性供给,提前对冲1月份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加快发行、春节前现金投放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1月17日人民银行开展了70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100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同时,推动中期借贷便利和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这正是政策前瞻性调控的体现。

越是充满挑战的时刻,越要坚定信心,越要沉着勇毅。过去一年,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这是我们的信心和底气所在,更是接下来奋力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金融管理部门已经释放出了鲜明的政策信号。金融系统要把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有力、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支持,努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让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标签: 发力 中求 金融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