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视 > 正文

热门看点: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向好政府助企应从“纾困”向“创新”转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接1版)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出台《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实施方案》。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当地已争取中央以工代赈资金2.38亿元、增长15.7%,支持实施了45个项目,总投资达到3.96亿元,带动当地农村群众4300人就业。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一端影响着经济发展,另一端牵动着就业。看好中国市场,不断加大投资的还有不少外企。诺和诺德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在中国,该公司通过拓展业务布局带动就业。“过去28年,我们累计为11296人次提供工作岗位。2009~2021年,税收贡献量超过233.21亿元,天津工厂与近600余家供应商保持良好的业务往来,其中73%来自津京冀地区,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近5年来,公司平均每年采购金额达25亿元,带动上下游能源、化工、电子、服务等产业发展。“我们虽然是小微企业,目前还谈不上投资,但却是‘小而美’。”主要从事会展业务的北京至诚众禾广告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徐柏楠告诉本报记者,疫情发生以来,作为服务业中的“重灾区”——会展行业遭遇了较大冲击,而一共只有8个人的至诚众禾顶住压力活了下来。谈起公司最近几年的生存之道,他表示,绝不能“等靠要”,而应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及时改变发展策略。疫情发生后,线下会展的数量急剧下降。徐柏楠第一时间带领公司员工学习培训线上办会办展相关技能,迅速将业务转战线上。及时的转变在保障了就业岗位的同时,也让公司走得更远。“这当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对企业的优惠政策让我们有了喘息的机会。”徐柏楠告诉本报记者,今年公司所在的园区为企业减免了6个月的房租,这相当于公司最低运营成本的1/3,为公司减轻了不少资金压力。“有了这些雪中送炭的支持,我们没有减员没有降薪,更加坚定了坚持下去的信心。”据了解,今年4月份,北京市发布《关于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减税费、减房租、减疫情防控支出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等措施,将惠及160多万中小微企业,资金总规模约1300亿元。在政策支持下,北京市创业带动就业的步伐不曾停歇。截至9月份,北京现有各类孵化机构超过500家,服务创业企业7万余家,带动就业人数达32.5万人。顺应市场变化的除了“小而美”的小微企业,还有“大而强”的国企。今年以来,受产业变革、疫情反复等综合因素影响,车企的生产经营面临很大挑战。而在就业端,疫情下的经济压力以及汽车市场的疲软,也让求职之路充满压力。北汽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逆风而行,北汽集团并未放缓人才队伍建设进程,而是加大“新鲜血液”引进力度,今明两年计划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3300余人。其中,研发类人才占比超过50%。来自核心研发技术板块的用人需求主要涉及“三电”、智能化、网联化、越野技术、整车基础等多方面岗位。“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就业总人口的60%,其景气状况与城镇调查失业率之间显著负相关。”欧阳俊向本报记者表示,“好消息是,工业、服务业开始企稳回升,为稳定就业形势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季度,全国有23个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二季度回升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回升面达到74.2;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2%,比二季度上升4.5个百分点。数字职业潜力待挖掘,政府助力企业从“纾困”向“创新”转型数字经济被看作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相关领域的就业潜力对稳经济保就业意义重大。在10月28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作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报告时指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由此可见,未来我国对数字职业的岗位需求将急剧增加。本报记者了解到,修订后的2022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净增158个新职业,首次标注97个数字职业。本报记者从北汽集团的招聘计划中发现,智能网联和新能源类占比较大,保证了新型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储备。智联招聘三季度数据显示,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互联网/电子商务、专业服务/咨询、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行业的就业景气也相对较好,均出现环比回升。近年来,数字经济已发展成为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其中数字产业化规模8.4万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7.2万亿元。“在此背景下,数字职业得以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迅速拓展,从业人员横跨国民经济各领域,已成为我国新的就业主渠道。”欧阳俊表示,“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看到潜力的同时还需重视我国就业面临的压力。在欧阳俊看来,在各类市场主体中,中小微企业最先受到疫情散发和其他不确定因素冲击,而且受到的影响也最大,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危机迫在眉睫。一方面,应千方百计保企业生存,扩大中小企业岗位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应通过创新创业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政府推动企业发展应从“纾困”向“创新”转型。同时,在当前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较为突出的特殊时期,国有企业应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发挥稳就业的“压舱石”功能和劳动力“蓄水池”作用。

标签: 就业形势

精彩推送